|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1.地质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技能和方法,获得相应的工程和科研能力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查、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古生物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岩土学等。
专业特色:是安徽省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依托本专业建设有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历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85%)、就业率均名列前茅,且多数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录取。
毕业去向:可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等方面工作。
2.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矿物岩石学、地史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资源勘查学、能源地质学、矿产资源评价、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钻探工程学等。
专业特色: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宿州学院特色专业。依托本专业建设有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首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75%左右、就业率名列前茅,且多数毕业生被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录取。
毕业去向:可到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3.土木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地方、面向基层,面向行业第一线,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建筑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地质学、管线检测等。
专业特色: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先后在中铁四局、中煤三建等单位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保障。
毕业去向:可到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等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联系人:孙林华 联系电话:0557-2871062(O)、2871065(O)。
经济管理学院
1.会计学(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具有分析、解决会计问题能力,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统计学、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经济法、税法、成本会计学、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英语、财务案例与财务分析、审计案例分析、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等。另外还开设会计单项模式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税务申报实务实训、审计模拟实训等。
专业特色:是我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师资力量较强,拥有省级“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一支。秉承“实基础”、“强能力”、“多证书”、“重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两种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大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从事会计、财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熟练报关、报检、单证、货代等外贸业务,精通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报检实务、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金融原理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学、外贸英语听说、国际贸易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
专业特色:在学校“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基础上,依据专业特征,确立“3.25+0.75”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外贸外语类课程地位(部分课程聘请外教授课),以及“学历+技能”教育相结合等一系列的专业素质、技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来实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要求,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毕业去向:可从事各类外贸公司的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涉外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相关工作。
3.财务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主干课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学、投资学、财务分析、金融市场学、管理会计学等;主要实训课程:会计单项模拟实训、财务分析实训、交易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验等。
专业特色:遵循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次的重大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通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不同模块的课程体系,创建了特色鲜明的以就业为导向的“3.25+0.7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党政机关等从事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会计核算等工作。
4.电子商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高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方向的学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网页设计能力、INTERNET网络编程及网站后台系统开发能力、商务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和维护能力。网络营销方向的学生应具备营销的相关知识,了解Internet网络信息平台,能够熟练使用Internet各项服务,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商务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应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熟练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及Internet使用能力,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处理、发布信息。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网络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INTERNET网络编程、企业战略管理等。
专业特色: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下设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商务信息管理三个方向,实践性强,有大量的实习实训环节,在国内许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京东商城、杭州东方电子商务园等)建有实习基地,校内实习超市、网络超市提供专业实训平台。从第三学年开始,每个学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强化相应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及操作技能。
毕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市场开发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规划及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5.物流管理(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经济、管理、信息及相关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物流管理基本内容,了解国内外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物流业务,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管理及物流系统优化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管理运筹学、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国际货运代理等。
专业特色:一是“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二是“多证书”教育,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三是“专业实习”培养方式,通过与连锁商超、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物流部门的合作,把学生送出去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培养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毕业去向:可到国家和省市各级内外贸公司、各类商业企业、各类连锁经营超市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物流和相关的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工作。
6.投资与理财(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法律、投资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投资、理财、管理理论,具有分析、解决投资、理财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从事投资、理财工作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应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投资与理财学原理、经济法、财务管理学、证券投资与管理、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理财案例分析、投资理财应用软件、证券投资分析和会计从业、证券从业等资格的考证课程等。
专业特色:一是将投资理财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包括会计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强调实用性;二是突出“实习实训”、“工学结合”,将贯穿于主干课程教学的“单项模拟实验”,“会计与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验”以及毕业前“企业财务工作顶岗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
毕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中介机构等从事投资、理财工作。
联系人:徐公伟 联系电话:0557-3681149(O)、2875719(O)
文学与传媒学院
1.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科学的语文教育理念,掌握语文教育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出版、传媒机构和政府机关以及企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文献信息检索、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书法、教育研究方法、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毕业去向:可到中小学任教、到企事业单位做文员或从事其它相关工作。
2.新闻学(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深入了解企事业传播和网络传播特点,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素质多元、能力突出的应用性复合型新闻学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新媒体概论、媒介经营管理、新闻编辑、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摄像、品牌传播、社会化媒体研究、跨媒体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学、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专业特色:依据市场需求设定专业方向,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实践平台丰富。已建设了摄影、报纸编排、非线性编辑、演播厅四个实训室,举办报纸版面设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摄影作品展、电视摄像采风、摄影采风等活动,办有《文传报》,凸显专业的应用型特色。
毕业去向:可到新闻传媒、文化出版单位,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和其它类型网站,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公关、文秘等部门从事记者、编辑、主持、传媒经营管理、公关、文秘等工作。
3.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广阔视野、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等部门从事创意、经纪、管理、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广告学理论与实务、文化产业概论、媒介文化产业导论、中国文化产业史、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集群、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影视创意策划、民俗文化学、会展策划与实务、艺术学概论。
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懂鉴赏、会策划、能经营、善管理”四大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着力探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实行教学改革,在作业方式和考核方式上逐渐采用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式取代原有的作业方式和考核方式。注重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满足行业需求。
毕业去向:可到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等部门从事媒体策划、品牌推广、会展策划、广告策划、茶文化推广、网络媒体营销、教育培训等工作。
联系人:孟方 联系电话:0557-2871058(O)、2871031(O)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
|